剛剛和我的師傅之一、啡叔談過電話,原本只是純粹找他報告近況,結果卻談及我公司和「香港電影燈光協會」的事情。他給我看過一下內協會內部文件(因為他當時開不了PDF,後來ok了),大約瞭解行業現存的問題:

  1. 人口老化。人始終會老,始終會退休。電影燈光雖然有氣有力就能工作,但是精神持久力通常都大不如前,有些工作唯有靠年輕人幫忙,但是行內年輕燈光從業員甚為不足,比如說「Batman」在港開拍的同時,「Mummy 3」也在內地同時拍攝中,加上大大小小的製作,體現出在peak-value時求過於供的情況。
  2. 新人不足。舊人走,新人不來。工會的其中一個作用,是為業內人士產生凝聚力。但,沒有人又怎去凝聚?工會也是個資訊的平台,加入工會雖不保證有工作,但至少行家會知道你的存在。
  3. 資金不足。政府支持撥款的是電影發展基金,是電影製作用的,主要用作融資,並不是直接送到業者手中。它就像冒險樂園推銀機,放一大堆銀幣進去機內,使原本只有一個銀幣的你得到支持,推出更多銀幣。這只是吸引人開拍新戲,令業者開工率增加。工會的收入來源卻只是單單靠會員每年交極小的年費去維持。隨著業者減少,說真的,能維持真的是奇蹟。
  4. 保障不足。既然資金不足,對會員的支持自然有限。去年工會有兩個較大的事情發生,分別是集體要求加薪(以往十多年沒有調整過),與及為會員籌措資金作治療之用。香港拍攝需求時多時少,製作公司難以以長工養一班攝製隊,機燈組大多都以散工形式存活。大家收入既然不穩定,靠著一份人工生活幾個月時有聽聞;未必人人都會做好理財或保險金,現在問題是工會連保障會員的能力都不足。

為現在、為未來,著手為工會前程舖路事在必行。過幾天工會可能會有相關公佈,希望這樣能夠為同業者謀得更多福祉吧。

p.s.:我還是第一次看見香港電影燈光協會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