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use technologies like cookies to store and/or access device information. We do this to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and to show (non-) personalized ads. Consenting to these technologies will allow us to process data such as browsing behavior or unique IDs on this site. Not consenting or withdrawing consent, may adversely affect certai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Functional
Always active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strictly necessary for the legitimate purpose of enabling the use of a specific service explicitly requested by the subscriber or user, or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carrying out the transmission of a communication over a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reference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necessary for the legitimate purpose of storing preferences that are not requested by the subscriber or user.
Statistic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that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statistical purposes.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that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anonymous statistical purposes. Without a subpoena, voluntary compliance on the part of your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or additional records from a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stored or retrieved for this purpose alone cannot usually be used to identify you.
Marketing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required to create user profiles to send advertising, or to track the user on a website or across several websites for similar marketing purposes.
2010年12月21日
那天我在試玩Yahoo! Mail Beta和它的Messenger
亮 3G, beta, Facebook, IM, IMAP, mail, Messenger, Minty, Mobile, Push, Video, yahoo, 即時通訊, 流動, 電郵 2010, 我的紀事, 有關電腦, 蘋果 0 Comments
今天我要說的是Yahoo! Mail和Yahoo! Messenger兩個產品。這是我經過一次聚會後的種種感想。
我仍然主要用我的Gmail和Google Talk,卻不會因此拒絕使用其他同類服務。畢竟我還只是一個玩家而已,對單一品牌忠誠實在無甚好處,何況就算我非常討厭一家公司的某個服務,卻樂於看到他變得更好。何必要因為它的過去、現在,就要否定它的未來?
即使我依然對Yahoo! Blog超沒有好感,但我仍然樂用它的Flickr;即使我甚少朋友在Yahoo! Messenger,但無疑它的官方iPhone App有其領先之處。
那天我就受邀參加Yahoo!的Blogger Meeting(話說最近我這個狀態還能受邀實在非常難得…),由Yahoo!負責最新Mail Beta和Messenger的同事向我們講解他們的最新產品。
先說電郵。
Gmail雖首先以突破性的2GB空間一鳴驚人,但現在Gmail進展到7.5GB空間的同時,Yahoo! Mail卻率先宣布提供無限空間,然後Hotmail也來不斷增加的儲存空間,如果你單純地考慮大容量的話,我完全不能說服你使用Gmail吧。
然後Yahoo! Mail也是率先支援iPhone Push Mail功能,Gmail需要經過頗煩複的步驟才能夠使用Push,而Hotmail則在今年八月底開放使用Hotmail ActiveSync…撰文之時還以為Gmail還有IMAP這個殺手鐧,原來Yahoo! Mail已經暗中支援了這個功能:
加上不知等到何年何月的Facebook Messages和AOL的最新企劃Project Phoenix,電郵大戰似乎又再開始了啊…
好吧,我們說回Yahoo! Mail。
現在他們要告訴大家的訊息是:開發代號為「Minty」的最新Yahoo! Mail beta,它的速度比之前版本加快了一倍、外觀比以往更簡潔,一看就明的介面是它的強項 – 除了間中出現的動畫廣告有點煩人之外。讓我最有興趣的功能,是它的搜尋功能:Gmail的搜尋字串幾乎甚麼都可以搜出來,而Minty將它加入了一點額外元素 – 就是GUI介面。Gmail的搜尋再強,就是欠缺了一個很好的中途Filter功能,而Minty很確切地做到了,做得比Thunderbird 3.0更好。
早前Facebook和Google之間為聯絡人匯出匯入隔空罵戰,如今Yahoo! Mail能夠直接使用Facebook朋友列表當然可喜可賀(也有人說,這樣成就了Facebook–>Ymail–>Gmail的聯絡人輸入…對啊,這樣好像不錯啊 XD)
能夠在Minty介面上直接看朋友的相片Slideshow、YouTube影片這些功能,都在Gmail Labs上出現,而Minty直接預設供所有用戶使用,這就是把科技帶到用戶的方法啊。至於和Flickr、Ymail Photos、ZumoDrive,甚至和Picnik結合功能,令相片編輯和分享、檔案傳輸都簡化(前提是你有使用這些服務);將OtherInbox作為「自動整理器」外掛功能,就是將Gmail的Priority Inbox功能帶進來。
Minty裡面其實結合了Yahoo! Messenger功能,更是支援Multi-Logon的版本,最強的地方是能夠透過Minty去直接傳送免費的國際SMS給你的聯絡人(其實2007年已經開始在其他國家登場,現在終於惠及香港用戶)。
也許Yahoo! Mail不像Gmail那種懂得開程式員的玩笑,裡面沒有貪食蛇。沒有能夠隨意加web gadget的能力,但產品弄得夠好,其實都沒關係。正如一台電話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電話功能,否則它甚麼也不是。配合HTML5和流動電郵的趨勢,Minty在手機上、iOS上都有良好的客製化介面,用起來比Gmail流動版本更像一個原生程式,它的網頁介面非常出色,值得網頁設計師好好參考一下 :p 老實說,如果不是下面Mobile Safari按鍵拿不走,我真的以為它是一個原生程式啊。
電郵的功能似乎讚得太過份了,來讓我潑一個冷水…比起Hotmail和Gmail,Minty仍然沒有對話形式的電郵檢視,實在落伍了一點,而且回覆電郵所使用的全型冒號「:」經常令其他電郵系統不能分辨,於是主旨往往出現一句超長的「Re:Re: Re:Re: Re:Re: Re:Re: Re:Re: Re:Re:」,這些是我仍然希望Yahoo! Mail改善的地方。
至於Yahoo! Messenger 11 Beta for Windows,由於我沒有朋友,所以大家即場互相加了對方,才可以測試一下功能 XD
和Windows Live Messenger一樣,加入了不少社交元素,但主要還是查看朋友的狀況,而不是發佈(其實尚算合理的,有時我們的要求倒是相當不合理),不過新版本加入Facebook Chat功能還是相當吸引。
只有最近推出的Windows版本軟件才會支援Multi-Logon功能,這似乎是一個死症,一來不能向下支援舊的protocol,二來一切都是以Windows為首。不過Yahoo! Messenger還是有突圍而出之處,就是它的iPhone app能夠和任何不同平台的Yahoo! Messenger作視訊通話!沒有FaceTime的3G限制,真的能夠在無WiFi狀況下和朋友視訊通話,實在非常實用啊!可惜的是目前的iPhone版軟件未支援Multi-Logon,不過Yahoo!的同事向我表明,未來將會推出支援Multi-Logon功能的版本。
雖然知道沒有可能,不過還是有一道怨念啊,如果Multi-Logon這個功能可以完整向下支援舊Protocol,我也許會向那個IM服務傾心啊…(目前最喜歡的是Gtalk,然後是Facebook Chat,之後是因為Meebo服務而變得有點價值的其他IM服務)
最後來一張經過處理的iPhone app通話圖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