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DIY?
顧名思義,DIY就是Do It Yourself的簡稱,相信購買本刊的您,對硬件DIY必定略懂一二。在這科技平民化的時代,以往為少數的懂得裝崁電腦的人,現在說不定閣下鄰家的小弟弟也是個砌機高手。回想多年前砌機的日子,各位DIYer只會問大家對硬件的預算,從來不會考慮軟件方面的開支(頂多也是問問用哪一隻Windows)。我不是想說甚麼知識產權,我只想談談「軟件的價值」。
當年中學的恩師教我,就算你有再好的劍,沒有了劍譜就不能發揮它的威力。您想要一套強勁的系統(劍法),您就要軟(劍譜)、硬(劍)兼備。很多人都會覺得,要花千多元買一套正版Windows實在太貴,好些朋友會問我不勞而獲的方法,現在我都只會答:花些錢買吧,值得的。您想用PC的軟件嗎?那你就要用Windows。有人說:我就是不想讓M$賺錢!喔,您要吃霸王餐嗎?換轉是您,相信您亦不肯辛勞工作沒有回報吧。當然,平貴與否則是另一回事。
電腦思考從來都是這樣的logical,因為x,所以y,就像等價交換一般,簡單得很,也複雜得很。
我覺得軟件只要是合符邏輯,沒有甚麼軟件是不可能造到的,只是對硬件來說,除了邏輯思維之外,最重要是物理技術。就算有多好的想法,以當時的物理技術來說是不可能的話,也需要等待技術成熟,才能推出。將舊軟件放進新硬件中,都會比以往更快(試作品例外);但舊硬件與新軟件的配搭,從來都是硬件拖慢了工作。由是觀之,花錢買軟件遠遠比買硬件化算呢。
大家在預算DIY時,緊記要把軟件的預算也計進去,這樣用家才會用得安心又放心嘛。
邀請有價
就最近Microsoft改版MSN,分拆出Live.com之後,最受注目的項目除了Windows Live Mail外,相信就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 8。這兩個Beta版軟件雖然聲勢不及當年的Gmail風潮,其注目度其實一點兒也不弱。它們的共通點,就是大家都使用「邀請」的方法來註冊。
自從二零零四年愚人節,Google推出Gmail以來,大家似乎驚覺,其實最引人注目的宣傳,就是來自受到邀請的優越感。那些日子,除了那些新聞發佈、傳媒報導外,網上還留下了大量詢問Gmail邀請函的痕跡,甚至有人把邀請函來拍賣,一時間擁有Gmail成為了身份的象徵。而現在的Live Mail和Messenger似乎學精點,利用這個方法來作測試軟件,這樣除了可以增加聲勢、知名度外,軟件測試者由以往的Developer逐漸變成End-user,最終用家可以親身使用軟件,軟件商得到的用家回報往往更能反映大眾的意見,這樣使軟件的最終版本完成度能夠大大提升,軟件商和用家都是大嬴家。
Beta版軟件,即未完成、非完整的軟件,往往都包含不穩定的因素,測試者往往都要承受系統崩潰的風險,同時軟件商通常會作出聲明,不會對Beta版軟件提供支援及查詢。假若在以往的日子實施邀請測試,我想那間軟件公司將會受到大量的投訴,只因擁有足夠電腦知識的人不太多,時機並未成熟;Gmail大膽的一次,也是成功的一次,彷彿對我們說:邀請登記的時代來臨了。
測試Microsoft軟件的日子
執筆之時,剛好Microsoft寄來Windows Live Messenger(下稱WLM)邀請函,於是我就下載試用了。有趣的是信中提供的文字是簡體中文,但網址卻是下載英文版...事實上已經有中文Beta版推出了,真不明白Microsoft在幹什麼。
說實話,最初WLM給我的印象很差,只因廣告和搜尋於軟件中的比例實在過大了,還好坊間有去除廣告的程式。小弟推介一隻萬用的程式,大約從 6.0 到 8.0 版本都可以用這個程式成功去廣告,只要先關掉Messenger,再運行去廣告程式就可以了。大家見到WLM把主題顏色由藍色轉為橙色,而早前在開發人員的Blog中有寫上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和Microsoft公司的紙杯相襯!?明顯地在開玩笑吧,然而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為了留住一個很喜歡橙色的開發人員Dave,結果也留不住他,照舊環遊世界去也。
現時的WLM大部份的測試項目都在美國,香港的測試支援程度一如以往非常之低,如果閣下是使用hotmail來登入的話,不妨在e-mail設定中更改地區為美國,你會發現更多好玩的東西,更可和朋友一起分享呢。可惜部份新玩意必須二人都是使用WLM,所以一時之間未能測試。
同一天我亦試用了Internet Explorer 7.0 Beta 2。與IE 6.0相比,我最喜歡的改動是分頁功能吧,之前的MSN Toolbar營造出來的「假分頁」功能實在差得可以,相反現在IE明顯向Firefox學習,連分頁的熱鍵Ctrl+T也完全一樣,真是的...不過新增的縮放功能效果還不錯(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是向Opera「學習」回來的),將「前一頁」、「後一頁」的細項合併也不錯;然而,即使IE再急起直追,基於它是封閉原碼軟件,其變化始終會比Firefox低,而且在Microsoft網站中,除了有部份插件需要收費之外,細心看看它們,原來有些跟本就是獨立軟件,只是借個地方來銷售!好一個M$啊...幸而瀏覽速度明顯提升,加上一些唯有IE核心才看到的網頁,對於IE的使用率必定有些提高。
We use technologies like cookies to store and/or access device information. We do this to improve browsing experience and to show (non-) personalized ads. Consenting to these technologies will allow us to process data such as browsing behavior or unique IDs on this site. Not consenting or withdrawing consent, may adversely affect certain features and functions.
Functional
Always active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strictly necessary for the legitimate purpose of enabling the use of a specific service explicitly requested by the subscriber or user, or for the sole purpose of carrying out the transmission of a communication over a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reference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necessary for the legitimate purpose of storing preferences that are not requested by the subscriber or user.
Statistics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that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statistical purposes.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that is used exclusively for anonymous statistical purposes. Without a subpoena, voluntary compliance on the part of your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or additional records from a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stored or retrieved for this purpose alone cannot usually be used to identify you.
Marketing
The technical storage or access is required to create user profiles to send advertising, or to track the user on a website or across several websites for similar marketing purposes.
2009年8月19日
CPU #013 Pop Soft : 零陸軟件界吹什麼風呢?
亮 CPU, Crossmedia, DIY, IE7, Internet Spotlight, WLM 2006的Rental生活, CPU, Google, 有關電腦, 稿件 0 Comments
這是我在CPU雜誌的第一篇稿件,那時候還沒有訂下「Internet Spotlight」這個名字。其中有一部份因內容有點離題而被抽起,題目名也不是我訂的,其餘則沒甚麼改動。